什么是分离焦虑
分离焦虑(separation anxiety)是指个体离开依恋对象(通常是父母)或家时产生的一种过度焦虑和发展性不适。分离焦虑在婴幼儿中普遍常见,当与主要的照料者分开时他们会出现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体验,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,分离焦虑可能发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,成年人也会存在类似的情况,这种情况在大学生里也十分常见。
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精神健康状况诊断手册DSM-5将分离焦虑定义为以下几种症状:
1.与人或宠物分离的异常痛苦;
2.过分担心另一个人如果离开他们就会受到伤害;
3.对孤独的恐惧加剧;
4.当他们知道自己很快就会和另一个人分开时出现的身体症状;
5.对独处过度担忧;
6.需要随时知道伴侣或所爱的人在哪里。
这些症状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,给生活、职业、学习带来严重的困扰。
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
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很多,与个体特质、成长经历、家庭教养方式、社会及学校环境等影响因素有关,有研究表明,很大程度上与依恋模式有关,依恋模式是在童年时期与原生家庭的互动中形成的,具有焦虑型和恐惧型依恋模式的人更容易产生分离焦虑。
大学生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可能有:
1.离开自己熟悉的成长的家乡,进入一个相对陌生、文化差异较大的环境中;
2.发展新的人际关系阶段,害怕处理不好室友关系,交不到朋友,害怕孤独;
3.离开恋爱的对象就会有深深的不安全感;
4.对未来感到迷茫,没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。
大学生分离焦虑问题
有研究表明,多达21%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会出现分离焦虑的问题,这些表现包括:
* 一种无助、悲伤、担心或愤怒的感觉
* 害怕或不愿去学校
* 噩梦或睡眠困难
* 头痛
* 恶心或呕吐
* 胃痛、食欲不振
* 哭泣
* 心跳加速,呼吸急促
自我觉察有以上症状的同学们要注意啦,可能是出现了分离焦虑问题,需要及时进行调整。